当前位置:

温岭天皇花鼓传承渐入佳境

发布:温岭市文化馆 浏览:372


4月2日,百年泽国三月三庙会重新盛装登场,盛况空前。巡游队伍中有传统民间文化表演,其中台阁、吊梗、千秋杠、舞龙、舞狮、天皇花鼓等,吸引了众人的眼光。而今年的天皇花鼓则是由真正的天皇村村民参与表演的,更富有传统的韵味和地方风情……

天皇村的传统花鼓从一度的销声匿迹,直至重新走上了民俗文化表演的前台,期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波折和风雨,如今,传承脉络已经清晰,传承人也浮出水面,天皇村人保护和传承的激情被重新点燃。

天皇花鼓流传于泽国镇天皇村,历史悠久,发展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370—1640年)。当时朝庭腐败,民不潦生,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弃奔他乡,谋求生活。深受凤阳花鼓的影响,泽国天皇村就出现了天皇花鼓。天皇有民谣云:大户卖田庄,小户卖儿郎,夫妻二人没啥卖,肩背花鼓走他乡。天皇村人成群结队,以三人为一组,二人表演,一人担小脚箩专门收入年糕、蕃莳丝或另碎钱币等,通过卖艺走四方,解决温饱问题。据《温岭县志》记载,明末清初,由唐维能传授唐正顺,号天皇四妹,在当地颇有名气,那时一个村庄出现了十几组花鼓队。因此,学样的越来越多,邻村、邻县都有天皇花鼓的踪迹,他们活动于乐清、黄岩、临海、三门等地。

天皇花鼓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以跳、打、舞蹈为基础,曲调均插传统民间小曲为准。天皇花鼓的表演者为一男一女,男的头系羊角巾布织帽,鼻孔插假胡子,手持小锣;女的头戴凌花,插上珠凤,腰系腰鼓。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跳边打锣鼓,男女动作配合默契,所唱曲目均为民间小调,如《闹五更》《孟姜女》《闹湖船》《卖花线》《对歌》《十送郎》等。道具为:金钹一只、花鼓一只、头巾一块、凌花、小衣(即彩衣)二套,彩绸带二条。天皇花鼓作为一种乞讨卖艺的行当,后逐渐衍变为庙会、节庆、红白好事凑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一支流传至今。

20世纪80年代,温岭市开展民间艺术普查,普查人员记录了天皇花鼓的表演动作、流程和相关曲谱。当时,《天皇花鼓》和《大奏鼓》(国家级项目)、《流徒传》一起被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多年以来,天皇花鼓也一直活跃在各地庙会,但天皇村人的传统花鼓则淹没在尘世中。直到2012年,温岭文化馆舞蹈干部把珍贵的照片和记录资料送到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才再现了过去一段尘封的历史。但是,照片上没有名字,两个年轻人到底是谁,文保中心人员为此陷入了困惑。

分享: